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被引:19
作者
邹华耀
吴智勇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湖北荆州,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 FasyR0; 中国; 东部; 西部; 沉积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8.01.020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总结前人关于镜质体反射率重建盆地古地温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各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效果及其局限性。选择理论上与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的EasyR0方法,重建了东部苏北盆地、辽河盆地和西部柴达木盆地、三塘湖盆地典型探井的古地温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新代大陆架谷型盆地,具有比酉部中、新生代前陆型盆地更高的古地温梯度。中生代末至第三纪早期,东部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大于4.0℃/100m,而西部盆地的在3.0~2.5℃/100m。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普遍具有从高到低的演化趋势,而柴达木盆地则相反,古地温梯度自早第三纪的2.5℃/100m升高到现今的3.0℃/100m。这几个盆地古地温的成功恢复,证实EasyR0方法对热演化各异的不同类型盆地古地温恢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准确性高。过去常用的TTI-R0方法过高地计算了有机质的成熟度,使重建的古地温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与运移时间和运移方向的确定与勘探方向 [J].
赵孟为 .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04) :341-347
[2]   生长逆断层与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以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为例 [J].
邹华耀 ;
胡文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3, (03) :200-206
[3]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模式在松辽深部煤成气预测中的可能应用 [J].
李思田 ;
吴冲龙 .
地球科学, 1986, (05) :473-479
[4]  
辽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廖兴明等著, 1996
[5]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周中毅, 1992
[6]  
石油圈闭的地质模型[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日)真柄钦次著, 1991
[7]  
压实与流体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真柄钦次著, 1981
[8]  
Analysis of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 using distribution of activation energies and simpler models .2 Braun R L,Burnham A K. Ener gy and Fuels . 1987
[9]  
lssler DR-Calculation of vitrlnite reflectance from thermal histories: A comparison of some methods .2 Morrow D W. AAPG Bull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