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主义”的伦理维度及其批判

被引:16
作者
郇庆治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发展主义; 可持续发展; 经济伦理; 环境伦理; 环境政治;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2.04.003
中图分类号
B82-058 [道德与环境];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发展主义"的实质是把发展的目标、主体、过程和绩效量度都简化为或等同于GDP增加(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与产出)、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制造与累积)和经济尺度下的社会进步(人均经济收入与物质福利消费的增加及其保障),而且,这种严重偏执化、物化的发展惯例/思维主宰着整个社会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选择并成为主流社会文化共识。而从伦理的维度看,"发展主义"的根本性问题是"经济之善"(经济合理性)的评估失去了"社会之善"(社会理性)、"生态之善"(生态理性)的前提性规约,并且在相当程度上简约为狭隘性经济生产活动的"效率"或"竞争力",因而难以避免地呈现为"社会之恶"、"生态之恶"。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反思的中国启示 [J].
邢少文 .
南风窗, 2012, (07) :58-60
[2]   发展的“绿化”:中国环境政治的时代主题 [J].
郇庆治 .
南风窗, 2012, (02) :57-59
[3]   终结“无边界的发展”:环境正义视角 [J].
郇庆治 .
绿叶, 2009, (10) :114-121
[4]  
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郇庆治, 2010
[5]  
哲学史讲演录[M]. 三联书店[德]黑格尔(G·W·F·Hegel),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