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蓥山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沉积特征及动物群变化

被引:13
作者
吴顺宝
李庆
王薇薇
机构
关键词
华蓥山地区; 二叠一三叠系界线; 动物群变化; 群集绝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二叠世晚期,华蓥山地区位于川东、鄂西碳酸盐岩台地上.二叠—三叠系接触关系是华南常见类型之一.生物群集绝灭不是正发生在界线上,而是在界线之下数十厘米处,δ(?)C最大负值和δ(?)O最大变化都发生在这个层位上,我们称它为“重要的生物绝灭(消失)线”.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绝灭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的不适应性.工作区未发现地外星体撞击事件的记录.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晚二叠世长兴组灰岩在长兴地区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J].
吴顺宝 ;
魏敏 ;
张克信 .
地质论评, 1986, (05) :419-425
[2]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和地质事件——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事件的初步研究 [J].
李子舜 ;
詹立培 ;
朱秀芳 ;
张景华 ;
金若谷 ;
刘桂芳 ;
盛怀斌 ;
沈桂梅 ;
戴进业 ;
黄恒铨 ;
谢隆春 ;
严正 .
地质学报, 1986, (01) :1-17+115
[4]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华南双壳类——分带、对比与危机 [J].
殷鸿福 .
地质论评, 1983, (04) :303-320
[5]   四川华鎣山的二叠系 [J].
张遴信 ;
吴望始 ;
李渭娟 ;
刘第墉 .
地层学杂志, 1981, (03) :190-196
[6]   关于我国南方海相二迭—三迭系的界线问题和接触关系 [J].
杨遵仪 ;
吴顺宝 ;
杨连清 .
地球科学, 1981, (01) :4-15
[8]   四川华莹山三叠纪之分层 [J].
黄汲清 ;
曾鼎乾 .
地质论评, 1948, (Z2) :253-255
[9]  
Permo-Triassic Extinctions: Relation to Sea-Floor Spreading[J] . Thomas J. M. Schopf.The Journal of Geology . 197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