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和干酪根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姚素平
焦堃
李苗春
吴浩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煤; 干酪根; 纳米结构; 表征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煤和干酪根结构的认识得益于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基于各种方法,先后建立了多个煤和干酪根的结构模型,但至今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原子力显微镜(AFM)可以实时、实空间、原位成像,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直接观察表面缺陷、表面重构、表面吸附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表面扩散等动态过程。在对图像的分析中,AFM超越了传统仪器单纯平面成像的功能,可提供样品表面动态三维图像和用于分析的定量化信息。通过纳米技术,实现了原子级的分辨率的观察,揭示了煤和干酪根聚集态分子和纳米级孔隙的形态、大小、结构及相互间的空间排列特征,显示出在煤和干酪根结构研究中的巨大潜力。纳米技术为煤和干酪根结构的基础研究工作拓展了新的途径,也为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和煤炭的二次转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tudy of coal nanopore structure [J].
Yao SuPing ;
Jiao Kun ;
Zhang Ke ;
Hu WenXuan ;
Ding Hai ;
Li MiaoChun ;
Pei WenMi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 (25) :2706-2712
[2]   煤层处置CO2的二元气-固耦合数值模拟 [J].
冯启言 ;
周来 ;
陈中伟 ;
刘继山 .
高校地质学报, 2009, 15 (01) :63-68
[3]   石墨层折叠特性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J].
李立新 ;
王煦 ;
张新宇 ;
陈晓波 ;
杨超 ;
刘日平 .
材料研究学报, 2007, (03) :287-290
[4]   基于AFM的煤体微结构研究 [J].
常迎梅 ;
杨红果 ;
马腾武 ;
范丽娟 ;
张海新 .
现代科学仪器, 2006, (06) :71-72
[5]   AFM在煤体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J].
杨红果 ;
常迎梅 ;
范丽娟 ;
赵俊伟 .
仪器仪表用户, 2006, (05) :135-136
[6]   煤表面结构介观表象的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 [J].
王云鹤 ;
梁栋 ;
肖淑衡 ;
莫善军 .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5) :272-275
[7]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J].
姚素平 ;
胡文 ;
薛春燕 ;
张景荣 ;
曹剑 .
沉积学报, 2004, (03) :518-524
[8]   煤结构化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J].
曾凡桂 ;
谢克昌 .
煤炭学报, 2004, (04) :443-447
[9]   跨层次是纳米物质结构的主要结构特征 [J].
苑星海 .
广东化工, 2003, (02) :67-68+58
[10]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发展中的应用 [J].
顾宁 .
新材料产业, 2002, (12)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