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的传染性——以校园血案为分析样本

被引:9
作者
李梅
机构
[1] 山东女子学院
关键词
校园血案; 犯罪模仿; 犯罪传染; 媒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无数事例和研究都证明犯罪的确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新闻媒体对极端暴力犯罪的过分渲染、对细节的详尽描述和是非不清的报道等具有某种暗示力量,可能就是"方法的告诉"和"犯罪方式的启迪"。其中,模仿样本的发生是犯罪传染的前提;模仿样本的传播是犯罪传染的桥梁;模仿是传染的结果。要有效防止犯罪的传染,媒体必须在报道极端暴力事件时衡量利弊得失,坚持正义立场,秉持伦理、适度和节制原则;同时国家也应当建立防控重大恶性案件传染的机制,严格新闻审查制度,积极引导媒体的传播,规制媒体的不当行为,旗帜鲜明地谴责、打击散布宣传暴力、报复主义的极端言论,为社会道德树立明确的坐标和边界,铲断犯罪传染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犯罪像病毒一样传染 [J].
贾振华 .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0, (07) :6-7
[2]   大众传播过程的异化现象 [J].
李岩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7, (10) :62-66
[3]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4]  
泄愤重案制造者必须被依法严惩 .2 评论员. 环球时报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