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后型飑线”的一种形成机制
被引:8
作者
:
林锡怀,钱家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空军气象学院
林锡怀,钱家声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空军气象学院
不详
机构
:
[1]
空军气象学院
来源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6年
/ 03期
关键词
:
高压后部回流;飑线;急流;重力波;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42 [急流和风在天气学上的分析];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1 ;
摘要
:
该文分析了1988年5月初出现于苏皖东部地区的一次飑线.下部深厚的辐合层与上部强烈的辐散层迭置为其存在空间;低层低空急流轴与θse场高值轴几乎重合,使该空间不仅有丰富的能量贮存,而且有利于扰动动能释放;沿低空急流的重力波传播与高压后部回流冷空气前缘的重力波“相交处”,冲击力可能很大,飑线正在此处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30 / 3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一次梅雨锋低空急流形成的分析
[J].
斯公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
斯公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俞樟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法然
;
杨厥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
杨厥正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2,
(02)
:165
-170
[2]
能量天气学[M]. 气象出版社 , 雷雨顺 编著, 1986
←
1
→
共 2 条
[1]
一次梅雨锋低空急流形成的分析
[J].
斯公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
斯公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俞樟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法然
;
杨厥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
杨厥正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2,
(02)
:165
-170
[2]
能量天气学[M]. 气象出版社 , 雷雨顺 编著, 198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