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播期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2
作者
崔欢虎
闫翠萍
靖华
马爱平
裴雪霞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山西临汾
[3] 山西临汾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集水补灌; 播期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7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1 998~ 1 999年 ,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旱地冬小麦集水补灌的播期密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主因子播期 A3 ( 1 0月 1日 )、播期 A2 ( 9月 2 4日 )与播期 A1( 9月 1 7日 )的产量存在 5 %显著差异 ;副因子播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最优组合为 A3 B2 即 1 0月 1日播种 ,播量 30 0万粒 /hm2 ,产量达 34 4 1 .0kg/hm2。该处理水分生产效率达 1 6 .0 5 kg/( mm· hm2 )。并对 A1、A2 、A3 播期的冬前、拔节期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旱地小麦不同年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Ⅱ.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J].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山西农业科学. 1997(02)
[2]   存在于冬型小麦品种春化过程中的短日光周期效应 [J].
曹广才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5)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