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被引:151
作者
董玉琛
曹永生
张学勇
刘三才
王兰芬
游光霞
庞斌双
李立会
贾继增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1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鄂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An estimation of the minimum number of SSR alleles needed to reveal 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wheat varieties. I. Information from large-scale planted varieties and cornerstone breeding parents in Chinese wheat improvement and production..[J].X. Zhang;C. Li;L. Wang;H. Wang;G. You;Y. Dong.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Theoretische und angewandte Genetik.2003, 1
[2]   我国西北春麦区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J].
郝晨阳 ;
王兰芬 ;
董玉琛 ;
尚勋武 ;
张学勇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4) :285-291
[3]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张学勇 ;
庞斌双 ;
游光霞 ;
王兰芬 ;
贾继增 ;
董玉琛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11) :1302-1310
[4]   普通小麦核心种质抽样方法的比较 [J].
刘三才 ;
曹永生 ;
郑殿升 ;
宋春华 ;
陈梦英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42-45
[5]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案研究 [J].
李自超 ;
张洪亮 ;
曾亚文 ;
杨忠义 ;
申时全 ;
孙传清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1-7
[6]  
中国小麦品种志.[M].金善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7]  
中国小麦学.[M].金善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8]  
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M].金善宝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3,
[9]  
中国小麦品种志.[M].金善宝;刘定安 主编.农业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