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

被引:7
作者
孙贵艳 [1 ,2 ]
王传胜 [1 ]
肖磊 [1 ,2 ]
金凤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986~2007年各市县(区)非农业人口资料,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结合相应定性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城镇体系发展中的规模结构及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处于缓慢分散趋势中,中等城市数量的显著增加,非农人口集聚重心从传统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转移;上海是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且影响力远超过本区域范围;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长江为轴线形成较显著的城市影响力圈层结构,江苏的兴化、高邮地区以及浙江杭州西部、台州等广大地域受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苏州-无锡形成内部联系紧密、层级结构模糊的一体化"城市区域",既是长三角的"核心区",也是城镇连绵发展的高级形态;尽管在二线城市中缺乏规模优势,南京与杭州因地理位置发挥了突出的区域带动作用,实际上承担着区域副中心角色;围绕核心区与两个副中心,长三角构筑成">"型城镇发展主轴。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于传统和五普口径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时空演变研究 [J].
毛广雄 ;
曹蕾 ;
丁金宏 ;
严士清 .
经济地理, 2009, 29 (11) :1833-1838
[2]   城镇体系结构及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 [J].
高翔 ;
鱼腾飞 ;
程慧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744-750
[3]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J].
陈刚强 ;
李郇 ;
许学强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45-1054
[4]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5]   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 [J].
马荣华 ;
顾朝林 ;
蒲英霞 ;
马晓冬 ;
朱传耿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11-1022
[6]   江津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J].
刘雪 ;
刁承泰 ;
黄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3) :284-288
[7]   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 [J].
李震 ;
顾朝林 ;
姚士媒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44-5550
[8]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J].
王茂军 ;
张学霞 ;
齐元静 .
地理研究, 2005, (03) :432-442
[9]   中国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J].
杨国安 ;
甘国辉 .
地球信息科学, 2004, (03) :12-18
[10]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及其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探讨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科学, 2003, (06) :7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