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连作土壤障碍因素研究──Ⅰ、连作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性质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邹永久,韩丽梅,付慧兰,杨振明,陈宗泽,刘金萍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
关键词
大豆连作;土壤腐殖质;活性胡敏酸;E_4/E_6;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06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由于大豆连作造成根系分泌有机酸类物质的残留和积累,使土壤根际pH值下降,引起根系范围土壤中生化它感现象产生,导致反映土壤有机肥力核心指标的土壤腐殖质总量、胡敏酸(HA)、HA/FA(富里酸)比值随连作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活性胡敏酸含量、胡敏酸在波长为465nm和665nm的消光度比值(E4/E6)在连作第二年变化明显,此时是大豆连作实施有机培肥的最佳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及对策 [J].
杨庆凯,马占峰,李季文 .
大豆科学, 1994, (02) :157-163
[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及其意义 [J].
张秋英 .
作物杂志, 1992, (03) :37-39
[3]   重茬大豆生长发育障碍机制初探 [J].
王震宇 ;
王英祥 ;
陈祖仁 .
大豆科学, 1991, (01) :31-36
[4]   大豆连作效应分析 [J].
刘晓冰 ;
于广武 ;
许艳丽 ;
周玉新 ;
周绍钧 ;
颜华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0, (03) :40-44
[5]   我国几种土壤中腐殖质性质的研究 [J].
彭福泉 ;
高坤林 ;
车玉萍 .
土壤学报, 1985, (01) :64-74
[6]  
吉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专题研究文选[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刘炜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