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豆品种间RAPD标记的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16
作者
张志永
陈受宜
盖钧镒
胡蕴珠
智海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
[2] 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栽培大豆;RAPD多态性;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75,S565.1 [];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应用从60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1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或品系及7个感病的品种或品系,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8个引物扩增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OPH-06和OPH-10未能扩增到RAPD产物。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0.6-4.6Kb之间。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5-17条之间,共扩增出165个条带,品种间相同的条带有104个,多态性条带有61个,多态性条带占37%。这20个引物可分为①无扩增产物的引物;②扩增产物无多态性的引物;③扩增产物多态性低于15%的引物;④扩增产物多态性在15%-30%之间的引物;⑤扩增产物多态性在30%-50%之间的引物;⑥扩增产物多态性超过50%的引物。依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可以明确地聚成5组。各组内姊妹系衍生出的品种或品系首先聚在了一起,其次有一定血缘关系的聚在了亚组里。另外,各组内或亚组内的品种或品系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 / 5+7-10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