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农村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及影响机制解析

被引:32
作者
杨忍
徐茜
余昌达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农村发展; 交通优势度; 耦合协同性,乡村地理学;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7.007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空间滞后模型(SLR)等模型,对20002010年的中国分县农村综合发展水平及2010年的分县道路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测度,解析其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探索道路交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20002010年,中国分县的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东、中、西差异格局未突破,农村综合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了33.20%。东部地区的农村发展进入优化整合提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在政策、产业转移、城镇化、工业化等驱动下农村综合水平提升较快,乡村多维空间历经转型重构。2 2010年,县域道路交通优势度呈现出典型的"点-轴"的地域结构特征,存在东、中、西部和交通枢纽中心地与外围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其与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同性整体较差,处于轻度失调以下状态占县(区)总数的88.25%,西部地区协调度普遍低于0.40,交通发展与农村发展协同性较好地域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域和道路交通优势极核及轴带的县(区)。3道路交通等级、密度、可介入性等影响农村综合发展。道路密度对农村发展正向影响较大,国道、省道、县道沿途邻近可进入性强,对农村综合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高速公路和铁路有景观生态学"廓道"性质,空间上起连通作用,结构的不可穿越性,封闭性影响可介入性,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火车站空间布局对农村发展影响显得尤为重要。4地级市交通中心地对农村发展带动影响明显,大城市的强聚集能力易促成周边县区的农村发展"灯下黑"的地域结构特征。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等级、阶段对农村发展的传导效应及区域交通建设的超前或滞后的科学判断核心理论,将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及乡村地理学亟待关注的重要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17 / 10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王洋 ;
张怡筠 .
地理科学, 2016, 36 (02) :170-179
[2]   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张怡筠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1019-1030
[3]   中国环渤海地区农村聚落及用地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分析(英文)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乔陆印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5, 25 (05) :559-572
[4]   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3) :475-486
[5]   中国环渤海地区城乡发展转型格局测度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248-256
[6]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 [J].
龙花楼 ;
刘彦随 ;
张小林 ;
乔家君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145-1158
[7]   专业村类型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李小建 ;
罗庆 ;
杨慧敏 .
经济地理, 2013, 33 (07) :1-8
[8]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J].
程钰 ;
刘雷 ;
任建兰 ;
来逢波 .
地理科学, 2013, 33 (09) :1058-1065
[9]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进展 [J].
蒋海兵 ;
张文忠 ;
祁毅 ;
周亮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807-817
[10]   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 [J].
杨忍 ;
刘彦随 ;
陈秧分 .
地理研究, 2012, 31 (09) :1697-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