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被引:91
作者
李曰俊 [1 ]
吴根耀 [1 ]
孟庆龙 [1 ]
杨海军 [2 ]
韩剑发 [2 ]
李新生 [2 ]
董立胜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断裂系统; 组合方式; 活动时期; 加里东运动; “盆”“山”耦合; 动力学背景; 塔中低凸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现不同的断裂组合样式。基于地层记录和区域演化分析了该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两次重大的挤压—剪切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和晚志留-中泥盆世,因而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可能是晋宁期山体在后期重新活动形成的加里东期陆内造山带。北西向断裂是二叠纪岩浆侵入或玄武岩喷溢的通道,之后全区断裂基本处于平静状态。结合塔里木周边造山带的演化,认为古生代—三叠纪时塔中地区的盆地发育主要受西昆仑造山带演化制约,同时叠加有古阿尔金剪切造山带的影响,这是为塔中地区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的。侏罗纪—新近纪,该地的盆地主要与阿尔金断裂的剪切造山作用耦合发育,仅早白垩世时与塔北—库车地区同属南天山的"盆""山"系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取决于其动力学背景,实际上受制于邻侧的造山带发育。断裂系统的发育是塔中地区能形成复式油气田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复式油气成藏的机理研究、明确近期的重点勘探靶区等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118
页数:37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1]   白垩纪以来库车坳陷碎屑重矿物组成变化 [J].
李双建 ;
石永红 ;
王清晨 ;
李忠 .
地质科学, 2007, (04) :709-721
[2]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 [J].
苗继军 ;
贾承造 ;
侯向辉 ;
王招明 ;
邹才能 ;
汤良杰 ;
宋玉斌 .
地质科学, 2007, (04) :740-752
[3]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断裂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 [J].
杨海军 ;
郝芳 ;
韩剑发 ;
蔡忠贤 ;
顾乔元 .
地质科学, 2007, (04) :795-811
[4]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J].
杨海军 ;
李曰俊 ;
冯晓军 ;
郑民 ;
张春莲 ;
赵岩 .
地质科学, 2007, (03) :506-517
[5]   新疆库车盆地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的构造演化附视频 [J].
金文正 ;
汤良杰 ;
王清华 ;
万桂梅 ;
杨文静 ;
余一欣 ;
彭更新 .
地质科学, 2007, (03) :444-454
[6]   褶皱相关断层——以库车坳陷新生界盐上构造层为例 [J].
邬光辉 ;
罗春树 ;
胡太平 ;
黄广建 ;
席勤 ;
李文华 .
地质科学, 2007, (03) :496-505
[7]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J].
孙龙德 ;
李曰俊 ;
江同文 ;
杨海军 .
地质科学, 2007, (03) :602-620
[8]   中国北部古元古代地壳尺度的伸展拆离和硅铝壳内活动带:北东向线性航磁异常的地质构造解释附视频 [J].
张家声 ;
李燕 ;
黄雄南 .
地质科学, 2007, (02) :267-302
[9]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 [J].
吴根耀 ;
梁兴 ;
陈焕疆 .
地质科学, 2007, (01) :160-175
[10]   阿尔金断裂带年代学和阿尔金山隆升 [J].
刘永江 ;
Franz Neubauer ;
葛肖虹 ;
Johann Genser ;
袁四化 ;
李伟民 ;
巩庆林 ;
陈元忠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34-14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