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差异效能累加:群体冲突的触发根源——以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为诠释框架

被引:19
作者
刘勇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2]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利益差异; 效能累加; 群体冲突; 触发根源; 价值累加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8 [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当前正处在体制快速转轨、社会快速转型的急剧变迁和发展时期,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差异的效能累加正成为转型时期逐渐显现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事件的触发根源。直面和解决中国快速转型时期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对于群体事件,结构功能学派的斯梅尔塞提出了"价值累加理论",即从有利的结构、结构性紧张、普遍情绪或共同信念的产生、集体行动的诱发因素、参加者的行动动员、社会控制能力六个累加的流程来分析群体冲突,为我们全面掌握由于利益差异的效能累加而引发的群体冲突的发生机理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诠释框架,也为我们直面当代中国政治和公共管理实践必须解决的这一重大现实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策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紧张 [J].
李汉林 ;
魏钦恭 ;
张彦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121-143+223
[2]   维护政治稳定: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则 [J].
刘勇 .
探索, 2010, (01) :141-145
[3]   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J].
邓希泉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1) :103-107
[4]   群体性事件症结在于官民矛盾 [J].
于建嵘 .
中国报道, 2010, (01) :50-51
[5]   群体性事件多种原因的理论阐释 [J].
陈潭 ;
黄金 .
政治学研究, 2009, (06) :54-61
[6]   现代集体行为中的新结构要素——网络助燃理论探讨 [J].
朱力 ;
卢亚楠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6) :84-90
[7]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渠敬东 ;
周飞舟 ;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127+207
[8]   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J].
张可创 .
理论导刊, 2009, (05) :34-37
[9]   “体制性迟钝”的风险 [J].
黄豁 ;
朱立毅 ;
肖文峰 ;
林艳兴 .
瞭望, 2007, (24) :6-7
[10]   社会道德调控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J].
王凡 .
学术交流, 2006, (10)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