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被引:47
作者
卢少勇 [1 ]
焦伟 [1 ,2 ]
金相灿 [1 ]
李光德 [2 ]
刘震 [1 ]
张烨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滇池; 内湖滨带; 重金属; 形态; BC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通过计算可提取态含量所占总量百分量大小,可知各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大小排序为:Zn(53.06%)>Cd(50.84%)>Cu(34.62%)>Pb(28.65%).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与各金属不同形态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氧化态重金属与有机碳结合的趋势远大于弱酸溶解态和可还原态.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为草海>外海,除Cu外,大部分样点的可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均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4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BCR形态分析 [J].
徐圣友 ;
叶琳琳 ;
朱燕 ;
阮爱东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9) :20-23+28
[2]   泉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特征及生态风险 [J].
于瑞莲 ;
胡恭任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419-423
[3]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 [J].
李仁英 ;
杨浩 ;
王丽 ;
彭丹 .
土壤, 2008, (02) :264-268
[4]  
苏州河底泥重金属形态分析(英文)[J]. 陈炜,钱光人,LIM Teik Thye,CHUI Peng-cheong.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7(04)
[5]   滇池湖滨带生态湿地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析 [J].
陈静 ;
和丽萍 ;
李跃青 ;
赵祥华 .
环境保护科学, 2007, (01) :39-41
[6]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 [J].
张雷 ;
郑丙辉 ;
田自强 ;
刁文彬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5) :4-6+13+115
[7]   重金属元素BCR提取法及在太湖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恩峰 ;
沈吉 ;
朱育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57-60
[8]   滇池底泥中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研究 [J].
彭丹 ;
金峰 ;
吕俊杰 ;
李仁英 ;
杨浩 .
土壤, 2004, (05) :568-572
[9]   黄河包头段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J].
何江 ;
王新伟 ;
李朝生 ;
孙卫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1) :53-57
[10]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J].
王海 ;
王春霞 ;
王子健 .
环境化学, 2002, (05) :43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