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水蚀交错带侵蚀能量特征

被引:8
作者
高学田,唐克丽
机构
[1] 西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带,侵蚀能量;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1996.03.00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计算了黄土高原南北水力侵蚀区、风蚀水蚀交错带及风沙边缘区的风蚀能量、水蚀能量及地形附加侵蚀能量。结果表明:在风水蚀交错带,在降雨侵蚀能量的基础上,由于风蚀能量的迭加,加之地形附加侵蚀能量也较高,使风蚀水蚀交错带成为黄土高原的高侵蚀能量环境区和潜在侵蚀强度较大的地区。随着向风蚀区的过渡,侵蚀能量逐渐增大。同时表明,下垫面条件的脆弱性是该区土壤侵蚀严重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J].
董玉祥,康国定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4, (03) :1-7
[2]   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特征 [J].
许炯心 .
科学通报, 1994, (11) :1019-1022
[3]   我国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J].
景可 ;
陈永宗 .
地理研究, 1990, (02) :29-38
[4]   黄土地区天然降雨雨滴特性研究 [J].
江忠善 ;
宋文经 ;
李秀英 .
中国水土保持, 1983, (03) :34-38
[5]  
黄河泥沙与环境[M]. - 科学出版社 , 景可等著, 1993
[6]  
黄土高原现代侵蚀与治理[M].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永宗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