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火箭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

被引:19
作者
何洪庆
周旭
机构
[1] 西北工业大学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烧蚀性能; 控制;
D O I
10.13675/j.cnki.tjjs.1993.04.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碳基材料,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为基础,在考虑粒子侵蚀,烧蚀与传热耦合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研究,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有化学动力学控制,扩散控制和双控制三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由扩散控制和化学动力学控制确定的烧蚀率相差约20倍以上时,可以简化为按烧蚀率低的一种控制机制来计算;否则,应当按既考虑扩散控制,又考虑化学动力学控制的双控制机制来计算。2)在固体火箭喷管中,大体上喉部和扩张段的烧蚀是化学动力学控制的,而收敛段的烧蚀是由扩散控制的。3)由于在收敛段由两种机制控制的烧蚀率相差较小,因此,在收敛段的烧蚀率应当按双控制机制来计算。喉部和扩张段的烧蚀可简化为动力学控制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固体火箭复合结构喷管传热的隐式计算方法 [J].
周旭 ;
何洪庆 .
推进技术, 1993, (02) :8-14
[2]   硅基内衬喷管扩张段烧蚀和温度场的耦合计算方法 [J].
唐金兰 ;
何洪庆 .
推进技术, 1991, (03) :19-25
[3]   喷管内衬碳/酚醛的烧蚀模型 [J].
何洪庆 ;
周旭 ;
潘宏亮 .
固体火箭技术, 1991, (01) :43-49
[4]   火箭喷管硅基内衬的液体层烧蚀模型 [J].
何洪庆 ;
冯喜平 ;
虞企鹤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1989, (01) :1-10
[5]   C/C喷管喉衬烧蚀计算与分析 [J].
吴苏平 ;
王克秀 ;
虞企鹤 .
推进技术, 1986, (05) :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