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弓状回波、强对流风暴及合并过程研究Ⅰ:以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为主的综合分析

被引:8
作者
王俊 [1 ]
龚佃利 [1 ]
刁秀广 [2 ]
盛日锋 [1 ]
陈西利 [1 ]
机构
[1]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山东省气象台
关键词
弓状回波; 强对流风暴; 下击暴流; 多普勒雷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卫星、自动站和其他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发展,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合并形成新弓状回波后又演变成逗点回波的过程。结果表明:(1)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过程,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中等强度的低层垂直风切变。FY-2C卫星的红外云图显示,产生弓状回波的云团是在邻近云团的出流边界影响下发展、加强的,而地面自动站资料清楚地显示出弓状回波影响区域温、压、湿等在20min内发生的剧烈变化。(2)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弓状回波过程,系统演变经历了典型弓状回波演变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高大对流回波、弓形和矛状阶段及逗点回波阶段。(3)强对流风暴出现在弓状回波前沿约75km的暖区中,具有普通超级单体的一些特征,移动缓慢。(4)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合并阶段,弓状回波已处于逗点云系的后期。超级单体逐渐靠近弓状回波的颈部,在短时减弱后又快速发展并填补了弓状回波减弱部分。在弓状回波后侧强入流作用下,超级单体发展成弓状回波,并很快演变成逗点云系,其旋转头部发展很强并产生灾害性大风。
引用
收藏
页码:1067 / 10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济南地区超级单体强度和流场结构分析 [J].
刁秀广 ;
杨传凤 ;
李静 ;
高慧君 ;
孙殿光 ;
朱君鉴 .
高原气象, 2011, (02) :489-497
[2]   湖北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 [J].
王晓芳 ;
胡伯威 ;
李灿 .
高原气象, 2010, 29 (02) :471-485
[3]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J].
赵俊荣 ;
晋绿生 ;
郭金强 ;
杨景辉 .
高原气象, 2009, (05) :1044-1050
[4]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J].
廖晓农 ;
俞小鼎 ;
王迎春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50-1362
[5]   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刘冬霞 ;
郄秀书 ;
冯桂力 ;
吴书君 .
高原气象, 2008, (02) :358-364
[6]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J].
姚叶青 ;
俞小鼎 ;
张义军 ;
程华 ;
魏鸣 ;
李劲 .
高原气象, 2008, (02) :373-381
[7]   广东2005年“3·22”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J].
谢健标 ;
林良勋 ;
颜文胜 ;
梁巧倩 ;
刘燕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3) :321-329
[8]   黄土高原一次冷涡飑线的综合分析与数值模拟 [J].
侯建忠 ;
王繁强 ;
方建刚 ;
李平 .
高原气象, 2007, (02) :353-362
[9]   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J].
付双喜 ;
王致君 ;
张杰 ;
陈乾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32-941
[10]   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张腾飞 ;
段旭 ;
鲁亚斌 ;
海云莎 .
高原气象, 2006, (03) :5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