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与旅游化的动态关系、作用机制与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被引:43
作者
张广海
赵韦舒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化; PVAR;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7.11.008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120203 ;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我国城镇化与旅游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度我国城镇化与旅游化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城镇化与旅游化的动态关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看,我国城镇化和旅游化呈现依赖自身发展的惯性现象,城镇化的发展惯性大于旅游化;城镇化对旅游化具有正向积极影响,且该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而旅游化对城镇化却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城镇化对旅游化的影响程度大于旅游化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看,城镇化和旅游化的互动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西部地区为城镇化和旅游化的惯性发展区,中部地区为城镇化和旅游化的惰性状态区;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化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该影响最小;中部地区旅游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该影响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化互动效应及其空间差异 [J].
张广海 ;
赵韦舒 .
经济地理, 2017, 37 (01) :196-204
[2]   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J].
王琴梅 ;
方妮 .
旅游学刊, 2017, 32 (01) :77-88
[3]   中国存在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吗?——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实证分析 [J].
赵磊 ;
方成 ;
毛聪玲 .
旅游科学, 2016, 30 (06) :22-38
[4]   产城融合视角下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J].
张英 ;
杨奕薇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 (08) :125-129
[5]   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 [J].
王坤 ;
黄震方 ;
余凤龙 ;
曹芳东 .
旅游学刊, 2016, 31 (05) :15-25
[6]   区域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J].
王坤 ;
黄震方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9 (01) :101-107+116
[8]   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过程及效应研究 [J].
窦银娣 ;
李伯华 ;
刘沛林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 (12) :1525-1528
[9]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一个多维度的中外比较研究 [J].
李志飞 ;
曹珍珠 .
旅游学刊, 2015, 30 (07) :16-25
[10]   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J].
梁坤 ;
杜靖川 ;
吕宛青 .
经济管理, 2014, 36 (12) :1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