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空中水汽资源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3
作者
周长艳 [1 ]
王顺久 [1 ]
徐捷 [2 ]
李跃清 [1 ]
机构
[1] 不详
[2]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4] 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5] 不详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空中水汽资源;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收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8~2001年以来长江流域上游以及中下游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5和0.26 kg/(m2.10 a);年平均状态下,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为水汽汇,上游地区年平均收入水汽226×105kg/s,中下游地区收入124×105kg/s;1958~2001年长江上游地区的年平均总水汽收入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9.8×105kg/s;中下游地区则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11.5×105kg/s。夏季水汽收入变化是影响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重要因素,44 a来,长江上游地区水汽总收入减少和该区域夏季南边界上输入的水汽减少密切相关;而中下游地区水汽总收入的增加则主要是由夏季北边界上输出的水汽显著减少所导致;1958~2001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水汽收支的变化和该时期夏季风北扩强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其携带的南来水汽扩展变化则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时空变化与环流特征 [J].
张增信 ;
姜彤 ;
张金池 ;
张强 ;
刘宣飞 .
湖泊科学, 2008, (06) :733-740
[2]   长江流域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J].
赵瑞霞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7, (03) :416-427
[3]   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J].
苏布达 ;
姜彤 ;
任国玉 ;
陈正洪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9-14
[4]   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J].
周长艳 ;
李跃清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5, (05) :18-22
[5]   长江流域水汽收支与高原水汽输送分量“转换”特征 [J].
苗秋菊 ;
徐祥德 ;
张胜军 .
气象学报, 2005, (01) :93-99
[6]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 [J].
蔡英 ;
钱正安 ;
吴统文 ;
梁潇云 ;
宋敏红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1) :1-10
[7]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 [J].
徐祥德 ;
陶诗言 ;
王继志 ;
陈联寿 ;
周丽 ;
王秀荣 .
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6+385
[8]   东亚季风区地气系统的水平衡 [J].
伊兰,陶诗言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6, (01) :63-80
[9]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M]. 气象出版社 , 陶诗言等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