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卤水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54
作者
樊启顺
马海州
谭红兵
许建新
李廷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关键词
卤水; 特征; 成因;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7.06.008
中图分类号
P619.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自中生代末-新生代初以来,四周山体不断抬升,形成"高山深盆"的沉积环境,为盆地带来了大量盐类物质,再加上新近纪干旱封闭的气候环境,使得其西部沉积了广阔而厚层的岩盐。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出露盐矿点实地考察的过程中,采集、分析了18件卤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卤水矿化度高,油田卤水富B3+、Li+、Sr2+和Br-等有益组分,其前缘第四纪形成的盐湖也有大量K+资源分布。通过离子含量及水化学特征系数,查明了卤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和硫酸镁亚型,地表浅层卤水富Mg2+、SO42-贫Ca2+,而油田卤水富Ca2+,贫Mg2+、SO42-。反映了油田卤水具有深部CaCl2型水体的特征,这种富Ca2+的卤水可能与白云岩化作用使卤水中的Ca2+增加而Mg2+减少,以及硫酸盐的还原作用使SO24-减少有关;地表浅层卤水接近青海湖湖水蒸发线,说明盆地卤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汇聚蒸发形成。通过卤水氢氧同位素的分析,发现卤水明显偏离于大气降水线,发生了明显的"氧同位素正漂移"现象,且卤水演化趋势线和当地大气降水线的交点与周围山体前缘的盐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值相近,地表浅层卤水主要分布在大气降水线附近,而油田卤水集中分布在变质水的范围内。说明地表浅层卤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汇聚而形成的;而深部油田卤水推测基本上来源于冰雪融水或雨水补给,这些冰雪融水或雨水沿着断裂带下渗,在迁移的途中发生了变质作用和深部地热水体掺杂作用,形成了深部油田卤水。
引用
收藏
页码:601 / 6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和新近系油田卤水资源水化学特征及化学演化 [J].
谭红兵 ;
曹成东 ;
李廷伟 ;
樊启顺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313-320
[2]   玄中寺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 [J].
陈军锋 ;
郑秀清 ;
侯燕军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3) :369-371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卤水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J].
付建龙 ;
于升松 ;
李世金 ;
任海燕 .
盐湖研究, 2005, (03) :17-21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J].
党玉琪 ;
尹成明 ;
赵东升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97-306
[5]   青海湖湖水蒸发实验研究(英文) [J].
孙大鹏 ;
李秉孝 ;
马育华 ;
刘群柱 .
盐湖研究, 2002, (04) :1-12
[6]   地下水中溴的形成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J].
曾昭华 ;
曾雪萍 .
吉林地质, 2001, (01) :57-60
[7]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附视频 [J].
金强 ;
查明 .
地质科学, 2000, (04) :465-473
[8]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 [J].
蔡春芳,梅博文,李伟 .
地球化学, 1996, (06) :614-623
[9]   中国南海海水蒸发实验过程中地球化学行径 [J].
宋鹤彬,李亚文 .
地球学报, 1994, (Z1) :157-167
[10]   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的剖析 [J].
袁见齐 ;
霍承禹 ;
蔡克勤 .
地质论评, 1983, (02) :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