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诉求与纷争

被引:14
作者
张爱军 [1 ,2 ]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
[2] 西北政法大学网络政治治理基地
关键词
“后真相”; 网络; 意识形态; 诉求与纷争;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8.02.013
中图分类号
C913.4 [文教、卫生];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后真相"的本质是情感与信念优于事实真相,甚至屏蔽和取代事实真相。基于个人情感和信念的网络意识形态诉求与纷争具有了新形式、新内容、新特征。在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格局形成并固化的情况下,意识形态的诉求与纷争已经成为重要趋向。网络意识形态的诉求与纷争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超稳定性;既具有平面性,又具有纵向性。网络上存在着多少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之间就有多少诉求与纷争,这对政治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影响。基于个人情感和信念的网络意识形态诉求与纷争使公权力逐渐变得文明化、理性化、法治化、公平化、透明化,使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动态性、包容性、开放性和整合性,同时也使公权力行使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网络抗争动员研究的五种范式与反思——基于2004-2015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J].
倪明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4) :33-43
[2]   公共舆论的同质化及其心理根源——基于网民调查的实证分析 [J].
马得勇 ;
张志原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4) :174-190+195
[3]   共享视角的瓦解与后真相政治的困境 [J].
刘擎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24-26
[4]   后真相世界的民粹化现象及其治理 [J].
邹诗鹏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27-29
[5]  
民主新论.[M].(美) 萨托利 (Sartori;G.)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乌合之众.[M].(法) 勒庞;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