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益贫经济增长的时期特征及减贫机制

被引:12
作者
于乐荣
李小云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益贫; 经济增长; 减贫机制;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9.08.015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回顾新中国走过的70年的历程,持续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大规模的减贫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的关系充分展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模式对减贫的影响。考虑到收入分配因素,中国的益贫性经济增长呈现时期特征,农业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益贫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90年代,农业部门的增长是农村贫困减少的主要动力;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提供了农业部门以外的减贫动力; 9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的乡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农村减贫做出新的贡献; 2012年在经济增长放缓、收入不均等程度仍较高的宏观形势下中国政府启动实施的精准扶贫方略,是政府和人民向着突破贫困结构性因素限制的一次超常规的努力,并在已有减贫基础上取得超常规的减贫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减贫四十年: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的尝试性解释 [J].
李小云 ;
徐进 ;
于乐荣 .
社会学研究, 2018, 33 (06) :35-61+242
[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减贫40年 [J].
朱玲 ;
何伟 .
劳动经济研究, 2018, (04) :3-31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劳动力乡城流动与农村留守人口 [J].
叶敬忠 ;
王维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07) :14-22
[4]   四十年中国农业发展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 [J].
黄季焜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3) :4-15
[5]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蔡昉主编, 2006
[6]  
Are There Lessons for Africa from China’s Success Against Poverty?[J] . Martin Ravallion.World Development . 2008 (2)
[7]  
Growth versus Distribution: Does the Pattern of Growth Matter?[J] . HowardWhite,EdwardAnderson.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