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21
作者
孙慧
吕岩威
机构
[1]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聚类分析; 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06 ;
摘要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台湾、香港、澳门,下同)的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新疆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我国各省市区资源承载力的水平状态以及所处的位次和层次,探讨了各省市区资源承载力区际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区间的资源承载力差别很大,东部经济发达的各省市资源承载力较高,显示出经济发展对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互补性明显,西部经济落后的各省市区资源承载力较差,显示出其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依赖度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及思考
    景跃军
    陈英姿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5) : 11 - 14
  • [2]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黄宁生
    匡耀求
    [J]. 经济地理, 2000, (02) : 52 - 56
  • [3] 多变量分析.[M].王保进;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4] 管理学常用方法.[M].赵涛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 [5] 工程目标决策研究.[M].刘宁; 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 [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杨云彦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 [7] 应用多元分析.[M].王学民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 [8]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