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6
作者
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
机构
[1]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小麦株高; 不育系; 小麦杂种优势; 恢复系; 矮秆基因; 抗白粉病; 抗赤霉病; 江苏省; 研究现状;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1996.03.005
中图分类号
S512.10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一、国内外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国内外多年研究表明,小麦同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一样,品种间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比常规品种一般可增产15~30%...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普通小麦雄性不育及杂种小麦研究简评 [J].
柴守诚,刘大钧 .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01) :18-20
[2]   小麦核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王鹏科 ;
黄寿松 ;
李万隆 .
麦类作物学报, 1993, (02) :46-48+25
[3]   小伞山羊草(Aegilops umbellata)恢复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J].
赵寅槐 ;
马正强 ;
刘大钧 .
遗传学报, 1991, (06) :529-536+582
[4]   小麦品种不同株高等基因系赤霉病抗性比较 [J].
邹明烈 ;
柏贵华 ;
赵寅槐 ;
王苏 .
江苏农业学报, 1988, (01) :1-5
[5]   小麦显性矮秆不育系的选育 [J].
赵寅槐 ;
冯晓棠 ;
邹明烈 ;
陆维忠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5, (04) :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