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卡林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

被引:34
作者
张复新
马建秦
陈衍景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3]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关键词
金; 砷; 元素地球化学; 卡林型金矿床; 秦岭地区;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9.05.005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 、As 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As 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 、As 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3 - 的存在。在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多半以一种带电类型(Au3 +) 存在, 它很可能替代铁位置上的过剩砷, 以固溶体方式沉淀于硫化物矿物中。此时, 黄铁矿构成(Au3 + ,Fe2 +)([AsS]3 - [S2]2 - ),毒砂构成(Au3 + ,Fe2 +)([AsS]3 - [AsS]3 -) 。通过电子探针(EMP) 和透射电镜(TEM) 对秦岭卡林型金矿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在金的成矿作用早期阶段, 金主要以固溶体形式优先富集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及砷黝铜矿之中,并且认为是以金的氧化和砷的还原的共沉淀方式发生的。在此之后的金成矿作用晚期阶段,由于热液蚀变和结晶作用程度的增高,寄主矿物耐熔性质相对降低,加之金本身的聚集能力,和因过量砷加入而造成的含砷硫化物矿物的晶格缺陷,致使已形成的固溶体金以“出溶”形式发生再分布,赋存于硫化物矿物晶粒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陕西丁—马矿带金龙山—丘岭金矿含金黄铁矿特征及其演化 [J].
张复新 ;
刘文峰 ;
魏宽义 .
地质与勘探, 1993, (10) :27-33
[2]   广西金牙金矿微细粒金赋存状态的质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 [J].
王奎仁 ;
周有勤 ;
李凡庆 ;
孙立广 ;
王俊新 ;
任炽刚 ;
周世俊 ;
汤家镛 ;
杨福家 .
科学通报, 1992, (09) :832-835
[3]   陕西二台子金矿床黄铁矿的演化特征及成因意义 [J].
张复新 .
矿物岩石, 1984, (01) :22-28+116
[4]  
Gold mineralization in As-rich mesothermal gold ores of the Bogosu-Prestea mining district of the Ashanti Gold Belt, Ghana: remobilization of “invisible” gold[J] . A. H. Mumin,M. E. Fleet,S. L. Chryssoulis.Mineralium Deposita . 199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