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空间视域下的承认政治

被引:6
作者
陈良斌
机构
[1]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边缘; 空间; 差异性; 承认政治;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4.05.010
中图分类号
D0 [政治学、政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在空间的场域下,边缘压迫会致使"卑贱意识"与"贱民"产生,其症结在于边缘空间中的种族、民族、性别、群体及其文化价值无法获得应有的承认。从福柯开始,到多元文化主义,再到后现代激进地理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差异性空间的方式来贯彻"为承认而斗争"的战斗口号,以期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空间格局来实现对同一性霸权的替代。但以差异政治凸现出的承认叙事,其缺陷在于不仅忽略了形成边缘压迫的物质基础与历史过程,而且也回避了个体行动的建构性责任,从而抽掉了为承认而斗争的真实基础,最终造成了一种价值与现实之间的错位。针对由此而造成的边缘革命困境,西方左派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但都陷入了革命主体的"空场"和行动的"裂隙"之中。我们的立场在于,回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从根本上扬弃西方意义上的边缘决定论,将边缘空间的承认话语转变为一种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历史实践,从而将对同一性霸权的斗争体现为一种现实的生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文化研究[M] 陶东风; 周宪;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  
正义的尺度[M] (美) 弗雷泽 (Fraser;N.) ;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3]  
文化与公共性[M] 汪晖; 陈燕谷;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4]  
为承认而斗争[M]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著;胡继华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  
第三空间[M] EdwardW.Soja著;陆扬[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6]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 包亚明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人民出版社 2001,
[8]  
规训与惩罚[M]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 三联书店 1999,
[9]  
精神现象学[M] (德)黑格尔;G.W.F.著;贺麟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62,
[10]  
法哲学原理[M] (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 商务印书馆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