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健康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徐奕鹏 [1 ]
侯甜 [1 ]
赵文君 [1 ]
刘慧华 [2 ]
燕铁斌 [2 ]
机构
[1]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2] 广东,
关键词
脑干; 听觉; 诱发电位; 起立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93 [医学康复(康复疗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和比较动态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健康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青年受试者20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动态组, 每组10例。普通组接受常规电动起立床训练;动态组接受动态自动调节的电动起立床训练, 其训练过程通过编程自动控制的装置, 使起立床在设定角度之间来回缓慢摆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 对2组受试者进行BAEP测量;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2组受试者起立床训练前后BAEP的变化。结果站立床训练后, 普通组Ⅰ、Ⅲ和Ⅴ波波峰潜伏期分别为(1.59±0.14)、(3.83±0.13)和(5.34±0.24)ms, 动态组Ⅰ波和Ⅲ波波峰潜伏期分别为(1.59±0.08)和(3.78±0.31)ms, 且与组内训练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训练后的Ⅴ波波峰潜伏期[(5.13±0.17)ms]较组内训练前[(5.44±0.19)ms]明显缩短(P<0.05), 且明显短于普通组训练后(P<0.05)。训练后, 普通组Ⅰ~Ⅲ、Ⅰ~Ⅴ、Ⅲ~Ⅴ波各峰间潜伏期[(2.18±0.17)、(3.81±0.40)、(1.51±0.34)ms]及动态组Ⅰ~Ⅲ波峰间潜伏期[(2.19±0.09)ms]分别与组内训练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训练后的Ⅰ~Ⅴ、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分别是(3.54±0.20)和(1.35±0.24)ms, 较组内训练前[(3.78±0.24)和(1.64±0.23)ms]明显缩短(P<0.05), 但动态组训练后的Ⅰ~Ⅲ、Ⅰ~Ⅴ、Ⅲ~Ⅴ各峰间潜伏期与普通组训练后各峰间潜伏期比较, 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经动态起立床训练后的BAEP波峰潜伏期及各波峰间潜伏期均较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后有一定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928 / 9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两种不同工作模式的电动起立床对正常人血压脉搏的影响 [J].
徐奕鹏 ;
侯甜 ;
刘慧华 ;
燕铁斌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 (09) :1066-1067
[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J].
谢静 ;
刘晓林 ;
路屹 ;
骆嵩 ;
马博 ;
时鹏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 (06) :719-721
[3]   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蔡亦强 ;
郑兢 ;
吴赛珍 ;
王旭斌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12) :924-925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J].
李仓霞 ;
马文涛 ;
魏润莉 ;
肖文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 18 (06) :371-372
[5]   经颅多普勒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 [J].
范秀玉 ;
范博 ;
吴铁丽 .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30) :3516-3517
[6]   ABR对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评估和动态监测 [J].
李欣 ;
杨长东 ;
付志强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 (02) :100-103
[7]   适当体位旋转训练对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 [J].
李天印 ;
赵锦荣 ;
路贵友 ;
张九新 ;
宋新房 .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4, (02) :22-24
[8]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耳鸣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 [J].
马风杰 ;
崔华勤 ;
李雪梅 ;
刘百波 ;
陈彦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21) :3194-3194
[9]   某些体训项目对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 [J].
王林杰 ;
孙洪义 ;
裴静琛 ;
刘兴华 ;
童伯伦 ;
王俊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0, (06) :405-409
[10]   诱发电位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霍姿含 ;
冉春风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