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自治的历史根源、现实问题与前景展望

被引:17
作者
杨海坤
曹寻真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乡村自治; 乡绅阶层; 宗族势力; 保甲制度;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0.03.02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体制建构不断完善。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由于宗族势力的强大,乡村精英的软弱,乡、村、组几级管理体制的不协调,以及人才流通机制的僵化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当地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本文力图以新的眼光分析历史上宗族势力、乡绅阶层和保甲制度在维系中国历史上乡村自治上曾发生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善于利用历史资源中某些积极因素,兴利除弊,用以促进乡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完善当前乡村自治的路径应该包括:限制和削弱乡村宗族势力、保护和发挥乡村精英阶层的作用、政府善治并逐步还权于社会,实现真正的乡村自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6+193 +1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宗族势力:当前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J].
王晶梅 ;
李熙麓 ;
不详 .
兰州学刊 , 2003, (02) :36-38
[2]   清末乡村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 [J].
于建嵘 .
探索与争鸣, 2003, (03) :47-48
[3]   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选举——对江西省40个村委会选举的一项综合调查 [J].
肖唐镖 ;
唐晓腾 ;
董磊明 ;
邱新有 .
战略与管理, 2001, (05) :49-59
[4]   现代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历史变迁 [J].
孙宅巍 ;
韩海浪 .
江苏社会科学, 2000, (04) :96-101
[5]  
京兆归氏世谱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