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溶栓干预对脑卒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1
作者
刘鹏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关键词
溶栓; 脑卒中; 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考察急诊溶栓干预对脑卒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起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6h组(32例),6~10h组(33例)和11~24h组(3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6.0h组和6~10h组及6~10h组和10~24h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当(P>0.05);与<6.0h组比,10~24h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经治疗后,各个脑卒中组的评分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2h,4h,与<6.0h组比,10~24h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治疗24h后,3个组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个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脑卒中3个组的各个凝血指标显著改善(P<0.05);治疗2h,与<6.0h组比,6~10h组PT和TT改善相当(P>0.05),10~24h组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4h,与<6.0h组比,6~10h组APTT和TT改善相当(P>0.05),10~24h组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4h,3个脑卒中组间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均有疗效,而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疗效的比较 [J].
王海嵘 ;
刘佳福 ;
李浩军 ;
陈圣鑫 ;
沈飒 ;
潘曙明 ;
刘鸣 .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 (01) :42-43
[2]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J].
张海涛 ;
张仲 ;
高励 ;
郝玉曼 ;
刘艳 ;
王蕾 .
四川医学, 2011, (01) :41-43
[3]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 [J].
刘爽 ;
孙雪莲 ;
谷艳 .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5) :41-42
[5]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J]. 李小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09(04)
[6]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J].
方晓磊 ;
刘金民 ;
江涛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03) :222-224
[7]  
神经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刘鸣, 2008
[8]   Protective effects of oleanolic acid on cerebral ischemic damage in vivo and H2O2-induced injury in vitro [J].
Rong, Zhi-Tao ;
Gong, Xiao-Jian ;
Sun, Hong-Bin ;
Li, Yun-Man ;
Ji, Hui .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1, 49 (01) :78-85
[9]  
Bridging Intravenous–Intra-Arterial Rescue Strategy Increases Recanaliza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a Good Outcome in Nonresponder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reated Patients: A Case–Control Study[J] . Stroke . 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