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水稻和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钟文辉 [1 ]
蔡祖聪 [1 ]
尹力初 [2 ]
张鹤 [3 ]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植稻红壤; 氨氧化细菌; 多样性; PCR-DGGE; 硝化率; 硝化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的植稻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种植水稻和施用无机肥对土壤β-变形杆菌纲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原始红壤改种水稻13年后,氨氧化细菌16SrDNA的DGGE条带数量增加,条带谱与原始红壤的差异较大,相似性为61%,说明种植水稻后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PCR-DGGE方法研究结果也显示,长期施用无机氮肥的处理(NP、NPK和NK),DGGE带谱相似性较高,达到73%,硝化率和硝化势均高于未施用氮肥的处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硝化率和硝化势均随着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推测尿素可提高土壤水解氮含量,使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进而提高硝化率和硝化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期试验地潮土的矿化与硝化作用特征 [J].
范晓晖 ;
林德喜 ;
沈敏 ;
钦绳武 .
土壤学报, 2005, (02) :340-343
[2]   DGGE/TGGE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 [J].
宫曼丽 ;
任南琪 ;
邢德峰 .
微生物学报, 2004, (06) :845-848
[3]   福建省几种主要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 [J].
丁洪 ;
王跃思 ;
项虹艳 ;
李卫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6) :715-719
[4]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J].
李辉信 ;
胡锋 ;
刘满强 ;
蔡贵信 ;
范晓晖 .
土壤, 2000, (04) :194-197+214
[5]   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振高 ;
俞慎 .
土壤, 1997, (06) :281-286
[6]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W.Russell)著, 2002
[7]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8]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dynamic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in a high yield irrigated Philippine rice field[J] . Mette Haubjerg Nicolaisen,Nils Risgaard-Petersen,Niels Peter Revsbech,Wolfgang Reichardt,Niels Birger Ramsing.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 2004 (3)
[9]   Molecular analysis of ammonia-oxidising bacteria in soil of successional grasslands of the Drentsche A (The Netherlands) [J].
Kowalchuk, GA ;
Stienstra, AW ;
Heilig, GHJ ;
Stephen, JR ;
Woldendorp, JW .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000, 31 (03) :207-215
[10]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and urease activity in a mineral subsoil[J] . Berit Swensen,Lars R. Bakken.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199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