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246
作者
刘招君
柳蓉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关键词
油页岩; 油页岩特征; 评价体系; 替代能源资源; 开发利用前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资源,中国油页岩主要分布于中国15个省份(区),总查明资源储量329.89亿t,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吉林省、广东省、辽宁省分别为174.27亿t、55.15亿t和45.05亿t,并分别占全国油页岩探明资源储量的52.83%、16.72%和13.65%。中国油页岩具有沉积时代以新生代为主,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的特征。中国高含油率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新生代小型聚煤断陷盆地,而低含油率油页岩主要分布在晚白垩纪大型含油气坳陷盆地,且资源量巨大。中国小型断陷盆地油页岩,如桦甸油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作用影响;而大型坳陷盆地,如松辽盆地油页岩的形成与全球缺氧事件有关,而缺氧事件常与海平面变化关系密切。新的评价体系把油页岩边界品位-含油率(ω)定为3.5%,并按不同品级、不同埋藏深度进行油页岩资源系统评价。坚持综合开发和利用,走炼油-化工-发电-多金属提取-建材一条龙联合生产是最佳开发利用途径。中国油页岩工业在中长期内将可实现油页岩工业化,具有广阔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315 / 3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 [J].
张杰 ;
金之钧 ;
张金川 .
当代石油石化, 2004, (10) :17-19+50
[2]   中国油页岩的能源利用研究 [J].
闫澈 ;
姜秀民 .
中国能源, 2000, (09) :21-25
[3]   我国油页岩的主要性质及利用 [J].
肇永辉 .
沈阳化工, 2000, (01) :37-39+60
[4]   中国油页岩的能源利用 [J].
秦宏 ;
姜秀民 ;
孙键 ;
李学恒 ;
李润东 .
节能, 1997, (12) :15-17
[5]   吉林省中、新生代黑色页岩(油页岩)中某些金属元素富集特征 [J].
李红,王东坡,高福红,杨瑞英,李盛华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4, (03) :291-297
[6]   我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对策 [J].
王慎余 ;
许家朋 ;
王振海 .
中国地质经济, 1992, (05) :18-21
[7]  
国际能源展望2004.[M].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陆相层序地层学导论与应用.[M].刘招君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9]  
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M].关德师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10]  
松辽盆地演化与海平面升降.[M].王东坡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