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叶绿体发育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1
作者
张卓文
俞新妥
机构
[1] 福建林学院林学系
关键词
杉木;
D O I
10.13324/j.cnki.jfcf.1987.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自1817年Pelletier和Caventou命名叶绿素以来,人们对叶绿体的结构及其光合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865年Sachs报告了叶绿素乃是定位在特殊的小体中,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阳光决定了该特殊小体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活性。1883年Schimper证实Sachs的特殊小体,并命名为叶绿体。1915年R.M.Willstatter对叶绿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61年M.Caivin对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C还原的生化途径,即C3途径。Miihlethaler和Freg—Wyssling于1959年利用黄化苗进行了叶绿体光合膜形态建成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79 +79-82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