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到社会排斥:理论演进与政策构想

被引:3
作者
彭正波
机构
[1]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贫困; 社会排斥; 全球化; 社会纳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从贫困到社会排斥,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均不会轻易承认贫困问题的存在。贫困的概念逐渐被另一个词语社会排斥所代替,同时也赋予了广泛的内涵,已经成为福利国家新的思维方式。社会排斥的过程是动态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社会排斥不仅仅是单位和个体的因素,既有的政策失败及不足也很容易产生排挤。社会排斥的原因外源上来自于全球化带来的进步与贫困,内因则是福利国家的失灵和社会的变迁,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泛市场化基本教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社会排斥的政策构想,政府应实施积极地干预,在经济上积极实施就业政策,政治上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动员社区和地方参与都有利于抗衡社会排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2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政策网络理论的研究述评 [J].
田雪莹 ;
叶明海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01) :68-70
[2]   论构建和谐统一的城乡贫困保障体系 [J].
王玉玫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2) :22-25
[3]   论社会排斥 [J].
阿马蒂亚·森 ;
王燕燕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3) :1-7
[4]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J].
彭华民 .
南开学报, 2005, (01) :23-30+103
[5]   城市贫困、社会排斥和社会极化——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研究综述 [J].
钱志鸿 ;
黄大志 .
国外社会科学, 2004, (01) :54-60
[6]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 法律出版社 , (丹)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GostaEsping-Andersen)[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