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探讨——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52
作者
张松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无形文化遗产; 多样性; 完整性; 区域整体性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文化生态的保护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格局。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案例,在分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文化生态保护的区域性策略和整体性方法。对具有文化价值一定物质形态的所有遗产资源的保护,必须遵守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地域文化生态的乡土性保护,需要协调、维持和保存村落景观、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其有形和无形的联系。文化多样性保护涉及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注重文化生态的异质化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育机制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48 +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张松;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 [2] 乡土寿宁.[M].刘杰; 林蔚虹; 主编.中华书局.2007,
  • [3] 环境危机与文化重建.[M].魏波;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4] 遗产旅游.[M].(英) 蒂莫西; (英) 博伊德; 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 [5] 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唐家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6] 学思集.[M].周有光;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 [7] 西方的没落.[M].(德) 斯宾格勒;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
  • [8] 徽州村落.[M].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 [9] 人文类型.[M].(英)雷蒙德·弗思(RaymoodFirth)著;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