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雨季“三江源”地区对流云的特征分析

被引:13
作者
周万福
张国庆
肖红斌
张加昆
机构
[1]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FY-2C云图; 对流云团; 降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5年6~9月逐日逐时FY-2C气象卫星数值云图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域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s-MCS)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对流云为主,对流云占总云量的80%以上,利用TBB值得出该区域对流云发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其中以32°35°N,93°98°E为主要多发区(称为第一高发区),以35°37°N,91°95°E为次多发区(称为第二高发区);该区域对流云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22:00(世界时,下同)06:00(上半夜)对流云旺盛,06:00~14:00(下半夜)及清晨对流云很少。最后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给出了云顶亮温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夏季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 [J].
江吉喜 ;
范梅珠 .
大气科学, 2002, (02) :263-270
[2]   高原地区NCEP热通量再分析资料的检验及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J].
宋敏红 ;
吴统文 ;
钱正安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67-475
[3]   青藏高原冬季OLR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J].
朱乾根 ;
盛春岩 ;
陈敏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1) :75-83
[4]   青藏高原热力状况与四川盆地汛期降水的联系 [J].
叶月珍 ;
方之芳 .
高原气象 , 1999, (02) :37-45
[5]   中国西北地区春末夏初降水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J].
蔡晓军 ;
李栋梁 ;
姚辉 .
高原气象, 1998, (02) :61-72
[6]   强对流降水云团的云图特征分析 [J].
卢乃锰 ;
吴蓉璋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03) :14-20
[7]   青藏高原夏季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时空分布 [J].
江吉喜,项续康,范梅珠 .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4) :473-478
[8]   青藏高原雨季起讫的研究 [J].
章凝丹 ;
姚辉 .
高原气象, 1984, (01) :50-59
[9]   利用卫星云图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的研究 [J].
叶芳德 ;
周允华 ;
周树秀 ;
单福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3, (02) :26-35
[10]   利用TIROS—N卫星云图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云量分布的研究 [J].
周允华 ;
叶芳德 ;
周树秀 ;
单福芝 .
高原气象, 1983, (01) :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