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栽培稻和野生稻种子谷蛋白的电泳分析

被引:7
作者
湛小燕
林榕辉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杭州
关键词
栽培稻; 野生稻; 种子谷蛋白; 电泳;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1.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供试的不同属、不同种及不同生态型的水稻材料的种子谷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可分辨为3类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8~23 kDa、30~36 kDa和49~100 kDa.不同属的材料谷蛋白带型明显不同;同属内基因组相同或相近种的谷蛋白有特征多肽,AA基因组的有约Mt.50 kDa的多肽2~3条,CCDD基因组的有约Mt.23 kDa的多肽一条;籼型和粳型稻间带型存在差异,而爪哇稻、粳稻、籼稻间,前二者略近,并以粳型陆稻与爪哇稻最近似.同一生态型的各品种,除细弱带偶尔有差异外,带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水稻谷蛋白电泳分析,作为方法之一,对于属间和稻属内各种及种内分类是有意义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野生稻酯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J].
黄大年 ;
赵式英 ;
王金霞 ;
范在丰 .
中国水稻科学, 1988, (02) :56-60
[2]   水稻和陆稻种子蛋白电泳分析 [J].
郭静成 ;
董教旺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1) :77-82
[3]   我国水稻农家品种酯酶同工酶地理分布研究 [J].
朱英国 ;
冯新华 ;
梅继华 ;
吕学丰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1) :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