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
被引:3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倩倩
黄贤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黄贤金
陈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陈志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丹
揣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揣小伟
机构
: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来源
:
自然资源学报
|
2009年
/ 24卷
/ 05期
关键词
:
重心;
碳排放;
分解模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
为深入把握我国由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区域差异,引入重心概念,测算了1995~2005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归纳了重心移动的特征。进而分析了重心移动的原因:使用重心线段中垂线的方法进行直观的图示分析,并把全国分成8个区域,采用分解模型考察各区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各个区域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对人均碳排放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拉动作用及能源效率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推广先进技术以缩小不同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33 / 8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铮
;
朱永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朱永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09
-115
[2]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查冬兰
;
周德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2007,
(11)
:65
-71
[3]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分析及其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能源与碳排放需要为例
[J].
潘家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潘家华
;
朱仙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麦国家实验室联合国环境署合作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朱仙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23
-30
[4]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5]
我国煤炭资源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汪应宏
;
郭达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郭达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海荣
;
申宝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申宝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25
-230
[6]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6,
(01)
:1
-9
[7]
吉林省西部草地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李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李建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柏
;
张树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树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36
-41
[8]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情景及其碳排放分析
[J].
戴彦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戴彦德
;
朱跃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朱跃中
.
中国能源,
2002,
(11)
:35
-40
[9]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建华
;
岳文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育部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研究实验室
岳文泽
.
地理科学,
2001,
(05)
:385
-389
[10]
Factorizing chang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position
[J].
Ang, BW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tl Univ Singapore, Dept Ind & Syst Engn, Singapore 119260, Singapore
Ang, BW
;
Zhang, FQ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tl Univ Singapore, Dept Ind & Syst Engn, Singapore 119260, Singapore
Zhang, FQ
;
Choi, K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tl Univ Singapore, Dept Ind & Syst Engn, Singapore 119260, Singapore
Choi, KH
.
ENERGY,
1998,
23
(06)
:489
-495
←
1
2
→
共 11 条
[1]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铮
;
朱永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朱永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09
-115
[2]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查冬兰
;
周德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2007,
(11)
:65
-71
[3]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分析及其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能源与碳排放需要为例
[J].
潘家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潘家华
;
朱仙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麦国家实验室联合国环境署合作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朱仙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23
-30
[4]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5]
我国煤炭资源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汪应宏
;
郭达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郭达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海荣
;
申宝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申宝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25
-230
[6]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6,
(01)
:1
-9
[7]
吉林省西部草地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李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李建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柏
;
张树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树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36
-41
[8]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情景及其碳排放分析
[J].
戴彦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戴彦德
;
朱跃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朱跃中
.
中国能源,
2002,
(11)
:35
-40
[9]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建华
;
岳文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育部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研究实验室
岳文泽
.
地理科学,
2001,
(05)
:385
-389
[10]
Factorizing chang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position
[J].
Ang, BW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tl Univ Singapore, Dept Ind & Syst Engn, Singapore 119260, Singapore
Ang, BW
;
Zhang, FQ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tl Univ Singapore, Dept Ind & Syst Engn, Singapore 119260, Singapore
Zhang, FQ
;
Choi, K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tl Univ Singapore, Dept Ind & Syst Engn, Singapore 119260, Singapore
Choi, KH
.
ENERGY,
1998,
23
(06)
:489
-49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