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中的“静力延迟”和“湿延迟”

被引:16
作者
李成才
毛节泰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大气水汽总量; 静力延迟; 湿延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7 [大气遥感];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介绍了静力延迟和湿延迟概念的由来 ,推导了由对流层延迟计算水汽总量的一般公式 ;与李延兴等提出的新模型进行了对比 ,对其相应的观点提出讨论意见。认为国际上通用的AN模型比较严密地求解了对流层大气水汽总量 ,不存在与“真值”相比偏小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应用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分析北京地区大气总水汽量 [J].
梁丰 ;
李成才 ;
王迎春 ;
毛节泰 ;
方宗义 .
大气科学, 2003, (02) :236-244
[2]   应用地基GPS技术遥感大气柱水汽量的试验研究 [J].
李延兴 ;
徐宝祥 ;
胡新康 ;
何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1) :61-69
[3]  
用地基GPS观测站遥测大气含水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基础与试验结果[J]. 李延兴,徐宝祥,胡新康,何平,黄永详.中国科学(A辑). 2000(S1)
[4]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总量 [J].
李成才 ;
毛节泰 ;
李建国 ;
夏青 .
科学通报, 1999, (03) :333-336
[5]   GPS测量中的大气路径延迟订正 [J].
陈洪滨 ;
吕达仁 .
测绘学报, 1996, (02)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