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相内成碎屑流的沉积及形成机理

被引:50
作者
王德坪
机构
[1]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研究院山东东营
关键词
碎屑流; 粉砂质; 粘土; 泥质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 化学沉积物; 陆相; 湖相; 砾屑; 前三角洲; 砂质沉积物; 形成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湖相三角洲沉积在块体搬运过程中形成的碎屑流与陆上的相比较,有显著的特殊性,本文称之为内成碎屑流。识别的主要证据,是泥质撕裂块、砂团、随机分布的炭质叶片,以及流纹构造。其特征,通常不能完全以较大颗粒被基质的内聚强度支撑所概括。沉积物所以能够以塑性物体被搬运,认为与粘土和水结合物的两种不同作用有关:作为结构上的基质和作为碎屑颗粒间的牯附剂。还讨论了内成碎屑流的起因和沉积类型,以及基质和碎屑流的一般概念。全文以“真正的碎屑流”为出发点,力图以宾汉(库伦-粘性)模式,概括和说明内成碎屑流沉积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16+387 +387-38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行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底形貌及不稳定性 [J].
杨作升 ;
G.H.Keller ;
陆念祖 ;
D.B.Prior ;
林天充 ;
B.D.Bornhold ;
许卫东 ;
L.D.Wright ;
J.Suhayda ;
曹立华 ;
W.J.Wisenman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 (01) :7-21
[2]   东营盆地渐新世早期前三角洲缓坡区的泥石流砂质碎屑沉积 [J].
王德坪 ;
刘守义 .
沉积学报, 1987, (04) :14-24+165
[3]   关于“杂基”在陆源碎屑沉积岩中的命名问题 [J].
栾绍堃 .
沉积学报, 1985, (03) :125-129
[4]  
古流和盆地分析.[M].[美]波特(P·E·Potter);[]裴蒂庄(F·J·Pettijohn) 著;陈发景 译.科学出版社.1984,
[5]  
非牛顿流体力学.[M].陈文芳 著.科学出版社.1984,
[6]  
泥沙运动力学.[M].钱宁;万兆惠 著.科学出版社.1983,
[7]  
土的工程性质.[M].黄文熙 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8]  
工程地质学原理.[M].[英]阿特韦尔(P·B· Attewell);法默(I·W· Farmer) 著;成都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9]  
沉积岩.[M].[美]佩蒂庄(F·J·Pettijohn) 著;李汉瑜等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