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平板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徐婷
李秀生
李忠
张学洪
赵福麟
宋汝强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胜利油田公司孤岛采油厂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胜利采油厂
[4]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5] 中国石油胜利油田公司孤岛采油厂 北京
[6] 北京
[7] 山东东营
关键词
滞留聚合物; 地下固定化; 深部调剖; 表面活性剂驱; 非均质平板模型; 提高采收率(EOR); 聚合物驱后方法;
D O I
10.19346/j.cnki.1000-4092.2003.02.011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模拟孤岛油藏条件(温度70℃,原油粘度237mPa·s,地层水和注入污水矿化度5004和6049mg/L),在沿对角线方向有高渗带、两端布置注入、流出口的正方形平板模型上,考察了水驱、聚合物驱(1750mg/LHPAM溶液,0.3PV)之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2种方法:①深部调剖—活性水驱(0.3PV);②聚合物固定化—适度深部调剖—活性水驱(0.3PV)。深部调剖剂为一种HPAM/Cr3+冻胶体系;聚合物固定剂为可交联HPAM的一种无机氧化 还原体系,溶液浓度1.0×104mg/L;活性水为界面张力小于10-3mN/m、浓度2.0×103mg/L的石油磺酸盐溶液。在驱替实验1中,水驱、聚合物驱、深部调剖(注入量为高渗带孔隙体积的1/3)+水驱、活性水驱、最后水驱的采收率分别为24.80%、9.80%、11.40%、5.80%、1.80%,合计53.6%;在驱替实验2中,水驱、聚合物驱、固定化(注入量为高渗带孔隙体积的1/2)+水驱、深部调剖(适度)+水驱、活性水驱、最后水驱的采收率分别为28.66%、9.20%、10.33%、5.49%、7.65%、2.89%,合计64.22%。给出了2组实验的采收率、含水率、注入压力曲线,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注入的深部调剖剂由于流度高,可进入中、低渗透层,使后续驱替液体注入压力升高、波及体积减小,而注入固定剂可将大孔隙中存留的聚合物分子交联,使聚合物溶液变为具有调驱作用的弱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