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

被引:42
作者
卢永根
曾世雄
李镇邦
王润华
机构
[1] 华南农学院
关键词
矮生性; 矮脚南特; 乌尖; 突变体; 突变型; 剑叶宽; 矮仔; 着粒密度; 矮源; 种质库; 不同杂交组合; 有效穗数; 主穗粒数; 不实率; 遗传传递; 表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引言 有关水稻矮生性的遗传研究,以Parnell等(1922)为最早,明峰(1925)对赤毛品种的三个矮秆突变体夷、大黑和小大黑进行过较详尽的遗传分析,提出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三种突变体是由两对互补基因相互作用形成的。由于这类突变体遗传方式的复杂性和经济性状不理想,始终未能在育种上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选育早熟矮稈水稻类型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J].
申宗坦 ;
吕子同 ;
李壬生 .
作物学报, 1965, (04) :391-402
[2]   水稻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J].
沈锦骅 .
作物学报, 1963, (03) :223-241
[3]  
作物辐射育种[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林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编,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