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碳足迹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16
作者
张乐勤
许信旺
机构
[1]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关键词
碳足迹; 研究现状; 评述; 展望;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1.08.016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遏阻气候变暖趋势,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碳足迹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列举、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碳足迹概念内涵、计算方法、碳足迹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对未来碳足迹的研究从评估方法、计算边界、重点研究行业与领域、碳足迹补偿机制、研究尺度、碳足迹的科学利用六方面进行了展望。有利于学术界对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存在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推进碳足迹研究向纵深发展;可为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机制、政策与法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也可提升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实现理念上由传统的以碳基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向以清洁能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1999~2008年青海省碳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J].
韩艳莉 ;
陈克龙 ;
陈英玉 ;
苏茂新 ;
陈亮 .
生态经济, 2011, (02) :54-56+60
[2]   基于表观消费量法的中国碳足迹估算 [J].
祁悦 ;
谢高地 ;
盖力强 ;
张彩霞 ;
李士美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053-2058
[3]   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 [J].
卞晓红 ;
张绍良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30 (10) :16-18
[4]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 [J].
耿涌 ;
董会娟 ;
郗凤明 ;
刘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6-12
[5]   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 [J].
罗芬 ;
钟永德 ;
王怀採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03) :105-113
[6]   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国际借鉴及路径选择 [J].
傅强 ;
李涛 .
中国科技论坛, 2010, (09) :106-111
[7]   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 [J].
朱江玲 ;
岳超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497-504
[8]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 [J].
岳超 ;
王少鹏 ;
朱江玲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7-524
[9]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10]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J].
王微 ;
林剑艺 ;
崔胜辉 ;
吝涛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07)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