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

被引:16
作者
李小玲 [1 ]
唐海波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
[2] 中南大学学工部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孤独感;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3.09.026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孤独感状况下的新生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5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新生孤独感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城乡变量上有显著差异(t=-2.203,P<0.05);②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以及是否独生变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t=-4.948,P<0.001;t=2.462,P<0.05;t=2.082,P<0.05);③新生孤独感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1,-0.368;P<0.01),而与不成熟型以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6,0.232,0.268,0.180;P<0.01);④3种不同孤独感状况在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上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解决问题F=19.170;自责F=30.082;求助F=29.612;幻想F=9.163;退避F=12.743;合理化F=6.085;P<0.001),孤独感高的个体较低孤独感个体更倾向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结论农村大学新生的孤独感感高于城市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相关,孤独感高的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97 / 139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特点的相关研究 [J].
张秀春 ;
王瑜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8) :1008-1010
[2]   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现状调查 [J].
马素红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0) :1241-1243
[3]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J].
唐民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03) :229-231
[4]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 [J].
梁宝勇 ;
郭良才 ;
郭倩玉 ;
刘畅 ;
杜桂芝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1999, (03) :62-64
[5]   “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J].
肖计划,许秀峰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04) :164-168
[6]   Russell孤独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J].
王登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5, (01) :23-25
[7]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EMOTIONAL DISTRESS IN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J].
BERMAN, WH ;
SPERLING, MB .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1, 20 (04) :42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