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C4作物DNA导入小麦的研究

被引:26
作者
周文麟
倪建福
王亚馥
刘志学
陈克明
杨汉民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C3与C4作物;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小麦自交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4作物玉米或高粱的DNA导入小麦的种胚细胞,结果受体后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而且受体不同,所发生的变异不同。甘麦8号受体后代植株变矮,结实率低,分蘖多至5个,少至完全不分蘖;8347—2-4和8013—3品系后代中出现不育株;6873—20—3品系受体后代的籽粒由红色转变为白色而且稳定遗传;蓝粒麦受体后代D1、D2、D3代中都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和白-绿纵向嵌合苗。其中白化苗生长到三叶期逐渐死亡;嵌合苗虽然生长势弱,但还能结少量种子,其后代继续分离出白化、嵌合苗和绿苗;受体后代的绿苗可正常结籽,其后代也出现以上的分离现象。而未导入外源DNA的对照绿苗其后代未发现上述变异类型。电泳结果表明:在三叶期的供体、受体、白化苗、嵌合苗及受体绿苗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种类、活性或含量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供体与受体间存在本质的差异,各种变异类型的电泳谱带介于供、受体之间而偏向于受体,但供体的某些特有谱带在后代中亦得到较好的再现。某些谱带呈杂合的趋势并且在白化、嵌合和绿苗三种变异类型中的表现又不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4+482 +4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枸杞组织培养中过氧化物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J].
王亚馥 ;
王仑山 ;
陆卫 ;
逯斌 ;
安黎哲 .
实验生物学报, 1989, (01) :1-7
[2]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铨 ;
薛达元 ;
应苗成 ;
洪爱华 ;
周光宇 ;
翁坚 ;
曾以申 ;
龚蓁蓁 ;
王自芳 ;
杨晓霞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3) :32-36+97
[3]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J].
段晓岚 ;
陈善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3) :6-10+97
[4]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翁坚 ;
曾以申 ;
周光宇 .
遗传学报, 1981, (01) :56-62+103
[5]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M].[日]内宫博文等 编著;孙崇荣 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