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到马克思”再辩护

被引:4
作者
王金福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解释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回到马克思; 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从文字上看,"回到马克思"可以是一个认识论的命题,也可以是一个解释学的命题。作为认识论的命题,"回到马克思"在原则上是错误的,而作为解释学命题,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史的实际来看,"回到马克思"主要是一个解释学的命题,表现了正确的解释学观点: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思想是可以为我们正确把握的,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就是要正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反对"回到马克思"的人们,持有相反的解释学观点,他们认为马克思文本没有原意,或者认为马克思文本的原意不能为我们正确把握,阅读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还原。回到马克思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是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基础性的工作,对于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真理性的评价和价值性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回到列宁”与“回到马克思”:两种对立的解释学立场 [J].
王金福 .
唯实, 2009, (11) :27-31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 [J].
鉴传今 .
哲学研究, 2005, (10) :16-19
[5]  
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M].杨学功;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回到列宁.[M].张一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7]  
实践诠释学.[M].俞吾金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8]  
诠释与过度诠释.[M].(意)艾柯(UmbertoEco)等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7,
[9]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历史和理论.[M].(南)马尔科维奇;(南)彼德洛维奇编;郑一明;曲跃厚译;.重庆出版社.1994,
[10]  
实践哲学.[M].(意)葛兰西(Gramsci;A.)著;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