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安全困境——权力转移进程中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

被引:10
作者
姜鹏 [1 ,2 ]
李书剑 [3 ]
机构
[1]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2] 哈尔滨工程大学形势与政策研究中心
[3]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崛起战略; 安全困境;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7.01.003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国际政治中的角色身份与利益认知是在社会性交往互动中被不断建构的产物。在以"主权零死亡时代"为核心特征的洛克体系文化成熟阶段,单纯的权力转移已不再构成体系内大国间安全困境的原因。不论是崛起国,还是守成国,其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对体系主导观念的认知决定了其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又决定了战略手段的选择,并最终在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性关系与互动模式。权力转移进程中,大国间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能否为避免敌意螺旋的生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权力转移进程中出现的"想象的安全困境"成因分析发现: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并不存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但却可能由于经济领域同质化竞争而产生族群排他性负面意象的敌意投射,并在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基础上形成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敌意螺旋。从崛起国战略谋划的角度出发,选择"联系性崛起战略"往往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非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选择"变位性崛起战略"则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7+150 +150-151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共识的国际战略效应:一项理论性探讨 [J].
尹继武 .
国际安全研究, 2016, 34 (01) :33-55+148
[2]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东北亚安全困境研究 [J].
吴凯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5, 17 (03) :18-23
[3]   被颠倒的“修昔底德陷阱”及其战略启示 [J].
彭成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23 (01) :14-19
[4]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探索 [J].
金灿荣 ;
赵远良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3) :50-68+156
[5]   构建中美战略互信 [J].
王缉思 ;
钱颖一 ;
王敏 ;
贾庆国 ;
白重恩 .
国际经济评论, 2012, (02) :9-16+4
[6]   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 [J].
杨原 .
当代亚太, 2011, (06) :5-32
[7]   试论中美关系是洛克文化的建构 [J].
何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63-67
[8]  
天下的当代性[M]. 中信出版社 , 赵汀阳, 2016
[9]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温特, 2014
[10]  
国家为何而战?[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勒博 (Lebow,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