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间产业集群的“雁阵模式”——基于各省优势产业的分析

被引:18
作者
李绍荣 [1 ]
李雯轩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雁阵模式; 产品空间; 优势产业; 技术密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雁阵模式"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基于生产率和要素成本的研究并不能说明我国产业地区间转移的现实。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分析了我国各省份优势产业的变化,尝试说明我国"雁阵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特殊性。研究发现:(1)由于劳动力和资本在地区间的充分流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东部地区更具有比较优势,传统的"雁阵模式"产业升级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中西部地区;(2)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地区产业集群的类型各有不同,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在地区间呈现梯度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3)创新是提升产业结构、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关键因素。不同地区应该按照优势产业和要素禀赋选择产业升级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10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雁阵理论的再评价与拓展: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诠释 [J].
袁富华 ;
张平 .
经济学动态, 2017, (02) :4-13
[2]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空间路径演化 [J].
贺灿飞 ;
董瑶 ;
周沂 .
地理学报, 2016, 71 (06) :970-983
[3]   中国能否成功地实现雁阵式产业升级 [J].
张其仔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6) :18-30
[4]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雁阵模式——一个产业集聚与扩散的视角[J]. 纪玉俊,张鹏.产业经济评论. 2014(01)
[5]   “飞雁模式”发生了吗?——对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J].
曲玥 ;
蔡昉 ;
张晓波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3) :757-776
[6]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 [J].
聂辉华 ;
江艇 ;
杨汝岱 .
世界经济, 2012, 35 (05) :142-158
[7]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 [J].
蔡昉 ;
王德文 ;
曲玥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4-14
[8]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J].
贺灿飞 ;
潘峰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13
[9]   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J].
薄文广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1) :37-44
[10]   按生产要素密集度对工业进行分类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 [J].
刘仁毅 ;
乔依德 ;
周八骏 ;
傅钧文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5, (01) :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