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向余子牛馆长约稿的时候,给他定了一个调子:不是说当馆长的,只要有了钱,就什么都好办吗?你给我们讲讲在一个不缺钱的图书馆做一个好馆长有多难。余子牛当上深圳南山区图书馆馆长后,他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前任馆长程亚男女士打理得很好的图书馆,如果余子牛仅仅是守住阵地,他很难成为一个好馆长。余子牛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工作的地方比邻香港,使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先进的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难能可贵的是,在诸多先进的理念里,他情有独钟的是效益理念。这个理念的建立,我以为对于一个馆长是最精髓的。因为一旦建立了效益的理念,余馆长对其自身职业责任的理解就有了一种沉重和压力。从那以后,他工作的创新点有了一个很好的落点,即他不再把眼光局限于图书馆大楼之内,而是放眼于一个城区范围内市民的阅读条件,不用多说,这个条件距离"好"还相当远。一边是居民的阅读条件不好,另一边是已建成的众多图书馆的利用率上不去,这两种状况最终融合成两个字压在他心上,那就是——效益。当"效益"成为一种压力时,时值深圳"图书馆之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南山区政府已经拨了专款,制定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计划,并且该计划也如期一步一步地实现着,社区图书馆的建成数目正在填充着统计报表中相应的栏目。仅从工作业绩的考量上,余馆长已大可交差,但他却为表面业绩后面的效益问题而忧虑和不安。"图书馆之城"关于"一个社区建设一个图书馆"的项目设计源于一种惯常的思维,它的重点在"建",它看重的是数量分布,而完成数量指标的最方便的途径就是按行政区划来布局,恰恰就忽略了效益问题。看到后来余馆长所做的那些事,我在想,余馆长只是直面了一个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面对但却无力改变的现实,为此,他探索了一种一体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的总分馆模式。我希望读者能注意到他面临的考验,要说服政府去正视正在进行的计划所存在的弊端,要对原有计划重新洗牌,这个过程有多难,每个当馆长的恐怕都不难理解。看到故事情节的转折源于一次意外的机会,我们真的要相信冥冥之中命运之神一定是按照它的节奏在安排世间的事情。这戏剧性地说明了一个现实,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做一个好馆长并不容易,不,应该说相当难。我们不得不为余馆长庆幸,命运之神成就了他的梦想,他最终按照一种专业化的设计,做成了更符合效益理念的总分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