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定量研究

被引:20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包头市; 土地利用动态; 生态效应;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2.034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在RS,G IS和多种模型支持下,对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动态及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包头市1987~2002年林地、草地和水域有不同程度减少,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总体方向是:林地、草地和水域主要转向耕地。发生利用类型转移的草地中,31.5%转为未利用土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二者分别占非耕地转为耕地总量的36.34%和27.61%。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草地和耕地,二者分别占非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9.86%和34.28%。(2)包头市1987~2002年区域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特别是草地退化和拓展耕地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生态贡献率分别是51.84%(41.04%),23.63%。(3)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存在空间差异,16年间各区、县、旗的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均下降,但以达茂为最,土右最慢。前者草地退化起决定作用,其生态贡献率达96.61%;而后者草地退化、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贡献率分别是44.23%,18.21%和10.36%,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